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主任

 


 

  陈星莺,河海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中国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教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EEE Senior member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中央常委,民革江苏省委主委,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创建人之一,自1996年开始长期从事配用电系统与电力市场、能源管控与能源经济等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纵横向科研任务70余项;发表论文280多篇,其中170余篇被SCIEI收录;出版专编著8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获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水利部“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首届河海大学教师讲课竞赛第一名。


  代表性成果:

 1、提出了用能互联网理论,为电力需求侧改革、电力用户与电网互动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撑,研发了全国第一套城区用户与电网友好互动仿真平台,支撑开发了电力供需友好互动服务平台并示范应用;(2016年)

 2、提出了供电公司、大用户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及供电市场相关理论,填补了国内电力市场研究的空白;(2002年)

 3、提出并建立了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与配电网自愈控制理论,研发了全国第一套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并示范应用;(2003年)
 4、提出了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和体系结构,研发了全国第一套配电网优化调度系统并示范应用;(2012年)
 5、提出了一套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研发了全国第一套配电网高效性评估系统并示范应用;(2012年)
 6、提出了集配电SCADA、配电生产和运行管理、高级应用于一体的集成解决方案,研发了全国第一套系统并示范应用;(1997年)
 7、提出了时间与空间融合的负荷预测方法、中低压配电网协同优化规划方法,研发了全国第一套基于GIS的配电网优化规划系统并示范应用;(1998年)
 8、提出了配电网图模库一体化的数据模型,研发了全国第一套完整的配电网高级应用软件并推广应用;(2000年)
 9、提出了全电压等级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分析与辅助决策整体解决方案,研发了全国第一套图形化电能损耗计算与分析系统(1998年)、网络化电能损耗计算与分析系统(2003年)、电能损耗在线分析系统(2004年)并推广应用。